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
mod_vvisit_counter今天5498
mod_vvisit_counter昨天5512
mod_vvisit_counter這禮拜34628
mod_vvisit_counter上禮拜44605
mod_vvisit_counter這個月份123229
mod_vvisit_counter上個月份136587
mod_vvisit_counter總計21303615

 

芸芸眾生因俗事而疑惑,而藉求於宗教之途,解決其疑其惑,總希望能在於宗教信仰中,能借助於 眾聖尊指點迷津、指引方向,而在這過程之中,有的眾生能如願所達,有的卻無法如願所期,人為何有的能其如願,有的不如願以償,皆在於善德、福德、孝德當中,而在這三者以外,還有一個「誠」字,「誠」能以動之天地也,這「誠」開口就是誠心是也,比如:人與人交往之中,誠心誠意相托,若有誠心之者,被請托者必能盡其所力,使命必達;若無誠意者,凡事皆不自然、不順遂。

而人與人之間互相來往和神人之間的通達,也在於一個「誠」字,何謂「誠」?也就是說,若能誠心誠意相托相求,既使對方無力所及必定尋求其他方法助你一臂之力,毫無疑惑;但如果所托非人,那必將滅之、失之啊!那眾生必定質疑, 聖尊訓示:以誠待之,又何告知眾生,所托非人,那必將滅之、失之,是否為矛盾。這就是 本宮所言孝德、福德、善德三者皆俱,必其因善能引之,若三德都不俱,必有惡人到之、禍之,這就是孝德、福德、善德之三德為光明之點啊!儘而將引導眾生邁入光明之向,向於光明之境,總之,眾生啊!誠如本宮所示,人與人相處之道在於誠心誠意,而人與人之間是否真誠,彼此都會有心靈相通、相應,世間非議,真人(真誠的人、有智慧的人)面前不說假,真人面前不用裝,為何?真實知者,在他面前虛假,只是表面虛晃一招而已,既是,如何需裝飾其表呢?真人原本就是以誠待之,那你如此待之,只是虛虛幻幻,這虛幻當中,只是自辱其節、自辱其智啊!而此人也非有節、也非有智,因為你們在這不誠不意當中,哪有所謂的心靈相通,那既無心靈相通,又何來使命必達呢?

本宮比方甲、乙眾生兩者皆有俗事,皆不誠意祈求聖意,不是不信,只是,甲眾生認為俗事應由自己作為自己承擔,真無法承擔時, 眾聖尊必定於冥冥中庇佑,但真遇到坎坷時,心裡還是一直犯滴咕,但滴咕完了就沒事嗎?難也!說好聽是自立自強,說難聽就是倔強;再者,乙眾生總覺得品行不正而隱己罪身汗顏不敢親近 聖尊祈求聖意,又深怕力行善德不足,有如此之心境,被自己所為處罰(面臨困境)也是理所當然,這就是誠惶誠恐而非真誠真意了,但這個誠惶誠恐就是好嗎?非也!因為個性太過「倔」,當心中有疑惑時,有聖言能引導之,為何眾生不引以牽之呢?非等到誡之、傷之才來心悲也,皆枉難之。所以,眾生在於「倔」與「韌」之間,就要有中庸之道,可信不可迷, 聖尊之言詞,可做為異議討論,在異議討論中,去思考聖意所解何意?所示又何存?再來做為處理俗事之方針,而不要太過於「倔」,這也不是信。所之,宮中的信眾中,有些是甚為倔強者,但也有質疑者,甚至於藐視者,自謂聖意非聖意,而是凡人所言之,也有聽聞聖意又心存疑惑,此意是否為凡人所言?有如此之心境者,既是聖意也是歪意,為何歪意?因為有疑必不能所達之意,所之又何來聖意,就好像俗人所云:聖筊、聖筊,依如眾生所意,而引若此筊,當然是聖筊啦!因為眾生在求聖筊當中,只是要自己一個答案而已,只是希望 眾聖尊給予眾生希望的答案而已,而不是 聖尊的聖意。如果以 聖尊為聖意,那聖筊當中必有其意,聖籤當中必有其祕,籤文當中也必有所奧,那其中的奧義需要眾生靜思細想,所之為何有人能如願,為何有人不能如願,皆在於芸芸眾生的心所致,如果心識懷疑,聖意難予。如果誠心能定,聖意如堅。

所之眾生可以感受,在公壇之上,為何芸芸眾生未啟其口, 聖尊必道其緣,有的眾生甚至於開了口,敘述其事,而 聖尊所答非意,應答之間在於一個「心」字。所之,眾生引以想想,心這麼小,為何能通天達地;心這麼小,為何能彈指廣闊之天空;心這麼小,為何是如此的浩瀚渺茫,所之,眾生「誠意」可鑑天。 本宮所訓,眾生聽的清楚嗎?語詞瞭知嗎? 本宮只是告知眾生,每一件事情,每一壇訓示,銘於心、落於口、行於形,必當可提升個人之素質也,而不要匆匆一瞥,不要如風如雨,輕輕掠過,有辱 聖道。切記!眾生能得之福報,莫過於此。切記!眾生能學也莫過於此,能得堪為聖人。


scroll back to top

「應答」是做人最基本的禮貌,聽懂就需回答,聽不懂就說不懂,沒有什麼好矛盾的,當有疑遲的,也該有所回應。

為何眾生都要去記的別人對你的壞,而不會去記住別人對你的好呢!為何那麼在乎別人對你怎麼樣呢!那試問眾生,有沒有問問自己對待別人又是如何?

本宮在仁正聖殿之內,已明言諸字於書文之中,眾生看的到嗎?體會的到嗎?真的能去感受到嗎?為了希望別人給你的一些支持,若無法支持或是有怠慢之時,眾生就耿耿於懷呢!相反的,有些人不為何目的的對你一點點的恩、一點點的好,眾生有沒有湧泉以報?而眾生相反的,只記的別人對你的壞、對你的惡、對你的藐視、對你的怠慢,而忘了別人對你的點滴之恩,眾生彼此都有恩,什麼恩?提攜的恩。眾生感了恩嗎?尊了重嗎?惜了福?惜了緣嗎?

別人待你如何惡、待你如何傲慢,那是他的事,也與你無關,你可以不理他、不管他,但也不需要橫掛於心上,那只是讓自己傷,如何痛苦而已,因為你在乎!越在乎反而越傷,彼此何需如此!要在乎的是誰對你的點滴之恩,這個人才是你這一生的夥伴,才是你能托之以付,或許在你的親友也有如此之輩,他是嘮叨,他是愛管閒事,但他對人是真,這種人你們要跟他真心交往,當別人諷刺你,瞧不起你,或許當下眾生難過,眾生不平,那都是情緒的反應而已,你可以反應但不必罣礙,這就是你們眾生要學習的心法,但罣礙過了就要放了,嘮叨完了就要放了,忿忿不平完了就要放了,因為這只是情緒上的反應而已,難道,因此眾生就要把它當成永恆的仇嗎?

本宮問,當你們的親友、父母罵不罵你們?疼惜、愛護你的人會不會嘮叨你?但當你們危急的時候誰出現?當然是這些愛嘮叨你的人,那一些嘮叨你的人,就好像你們身為父母也是如此,會對子女苛求是因為怕他受傷,難道這種的忠誡之者,你們就沒辦法去感受而去提升嗎?不能嗎?若既然能,就不需要去計較這麼多,要計較的是怎麼湧泉以報點滴之情,這個湧泉以報,不是一定要討好,是一種尊重。對這種人你們要去尊重與疼惜,這才不枉為人啊!若只是記著那一些芝麻綠豆的仇懟瑣事。 本宮試問,會不會如野獸般?那你們是人嗎?是人,那就該做人的事,對人好的不必記,受人的永銘於心。

本宮告之眾生,天災綿綿,人禍悠悠,不能說滅亡,但日子會苦,這一種的苦,莫須有,無明的,或者說是共業。那眾生,或許你們的力沒有那麼大,但聚沙成塔,一人一沙與泥與水同和,齊力之堅,無可破摧,那既然沒辦法所摧,那是不是要堅韌不拔呢?不管誰待你們如何,也不需要去管人怎麼看你,要看自己的根是否紮的穩,紮的深,就好像風災來時,樹枝搖晃,樹根屹立,風災過後依然翠綠, 本宮說這個寓言,眾生聽的懂嗎?能記的住,那是寶,不能記的住,那就是和風,那就是春雨,在你們身上輕輕掠過而已。記著,當你們以後在另一個世界時,這都是需要你們去應證的,這都是你們人生道場中不可或缺的感悟,這些感悟能深深去應用,你們就是天人了,不能的話,什麼都不是了,就猶如身於地府之苦了。

scroll back to top

世間凡塵是一場明心的道場。眾生真是愚痴啊!總無法體悟為何世上有的人富有,有的人貧窮,有的人智慧好,有的人愚痴。世上的富、貧、聰明、愚痴,都是每個人的人生道場?如長城它不是一日就能見其景觀的,是悠悠長長的歲月與人力來成形的,是由一磚一沙慢慢累積而來的,是眾人的眾志成城而聚成,所以呢!這個眾志成城的成就才能累積到嘆為觀止的壯觀啊!相同,世上有富、貴、貧、窮、巧(聰明)、愚(愚蠢),種種的分別,這並不是 父王(上蒼)所願意去分別的,只是因為眾生有沒有要自我成就而所致。那一個人的智慧有可能在某一處,他能成就一番基業,也有可能在某一方能成就一番利人之事,雖然每一個人不是專才,也不是通才,但通才也好、專才也罷,總是每一個人願意去面對他的人生,做一種學習與修改,在過程中來成就自己的成果,就像眾生每逢五、九日來到宮中服務眾生,在公壇之上, 眾聖尊的訓示和來請示的眾生遭遇過程中,讓眾生有一種見習和學習的機會,以同理心來面對人生,以圖精進。然而,眾生的愚痴、眾生的自我,致使裹前不進,那裹前不進當中,又自我所綁,所綁以後就成為固執愚痴了,不能有所智慧增長,反而是愚愚癡癡;為何呢?因為眾生所看都是一個點而已,那這個點不是別人的點,都是自己固執的點,固執站立在自己的點上,不能移步;那不能寸步移行,這個人會有成就嗎?就猶如畫圈自罰,可憐啊!

不能自進反而自我墮落,在墜落當中不能自省,反而將一切罪過,責怪於旁人與天地之,如此一來,不能自由快樂,只是自陷於痛苦矛盾當中,努力不能自在,反倒如泥沼一般,越陷越深。所以人,為何在世間成長當中會越來越固執?越來越讓自己子女、孫兒所氣,了解嗎?所以,眾生自宮中肇創至今,隨 眾聖尊、隨著你們大師兄肇基的過程中,能自進的有幾個?渺渺啊!五隻手指頭不到一半,然而呢!渺渺之中啊,眾生還是愚痴,之所以無法自進,是因為頑性太大,什麼叫做頑性太大?要放下自己、尋求快樂與娛樂,簡單乎?非常之簡單,猶如在宮務、事業繁忙當中,也硬要請假來玩樂;但是,如果遇上要做聖業、要受教育課程之時那就沒閒了,明明在家中兩腿一蹬,長背一倒,自在快樂啊!何需被教育被所器用呢?但是當 聖尊也好、旁人也好,問起時,種種藉口又來了,那這個藉口是要騙自己或是騙他人呢?所以 眾聖尊一直勉勵著眾生,人之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當中,是為自己而長而成,並不是別人怎麼講或 聖尊怎麼說,為了種種藉口左閃右躲來欺瞞暗騙啊!那是不是痛苦、又罪加一等呢?

能塑之者謂之『就』,不能塑之者謂之『廢』啊!可以塑造之者會有一份成就;那不受於塑、不受於雕之者呢?那眾生想想,是不是比資源回收當中資物還不如呢?那會有什麼成就呢!就像眾生要做一份工作,在聖業或事業當中需要智慧、需要方式,但是眾生不敢面對、無膽於識,不敢面對,當然就左閃右躲了,閃躲當中膽識就沒了,責任就退了,在這個過程當中,也養成了一種惰性,也養成一種習性,無形當中、互相之間的習性,因耳濡目染而延續到兒女、子孫也是如此。所以眾生想,你並無法有什麼成就了,如此延續,那你的兒女、子孫會有什麼成什麼就呢?是不是啊?因為這是習性啊!那習性當中是不是就變成眾生的惰性。那這份惰性,當你的子女、兒孫成長為人之時,你勸的了嗎?說的動嗎?當然就是勸不動、說不動了,那會變成如何?自己內心的痛苦啊!為何如此?因為上不正、則下歪,這是不是很自然之道,誰寵、誰罰?自寵、自罰啊!

就像眾生在假日要放鬆自己,要去娛樂快樂郊遊時,又當遇到宮務、聖業時,左閃右躲藉口一堆,唯恐眾人皆知,所以欺瞞暗騙,這個不敢實講、那個不敢明說。那眾生堂堂要去遊玩,有需要如此嗎?所以眾生啊!是不是你們做賊心虛呢?長久以來,要和家中之人遊山玩水,如果是名正言順,有何不可呢!為何要左欺右騙呢?見不了人嗎? 本宮會講這個,會訓示如此,只因眾生心中有邪,人有邪心不正,那如何推動聖業呢?  本宮只能訓示眾生,人不能以誠待之,必然悔之,人與人之間不能以真誠之心相待,必然以假好言之,假好是欺瞞之名,終究一定是虛假,就像你們現在世俗凡人交往相同,虛心表意的你來我去而已;眾生冷靜想想看,長久以來你們用多少真心去對待他人?如果,你們去傷害到別人的心時,你們有去向他人懺悔與道歉嗎?有真心去面對嗎?不用說對神是如何虔誠的心?神哪管得了你們的真真假假呢!能勸之者屬於『道』,不能勸之者,屬於『溪』。 本宮能勸之者屬於『道』,不能勸之者屬於『溪』,此『溪』謂之『溪水』;不能勸之者就要讓他自己去涉水,這樣才知道是熱、還是冷?能勸者是屬於正途、正道,必有未來之成就,雖然行『正道』是苦行坎坷之途。但是,終究有日能見朝日啊!所以說呢!眾生啊!每一堂公事, 聖尊的訓示只希望眾生好好去覺悟、好好去學習,改變自己,尤其是口業不好、心存不正之人,又年老來不改其性,當身染慢性病時,必受著疾病受累,如此這樣拖磨好嗎?眾生可能不知道那種的痛苦,是不是啊?所以說啊!沒有曾經遇過的人,也可以看看你周遭的親朋戚友,是不是如此,了解嗎?

scroll back to top

 

眾生啊!當你們有好的觀念、理念時,要讓你的家屬親人知道,要讓他們因此而變的更好;但是當他們無法接受的時,眾生會不會難過,相同的,眾生是不是也是如此的心境呢!相同的,眾生這麼努力來共創聖業,結果在私生活當中,因為環境當中種種的迷惑,不能堅持,隨機接引,而隨風所飄,那 本座問眾生是不是可惜了嗎?所以要記住,不能渡者勉強不來,那能渡之者而將他放棄,是不是很婉惜呢?所以不管鸞生、弟子、大公會每一成員,你們大師兄有很多的心願,要一個一個來渡,所以你們不要自我放棄,不然你們做這麼多好事,結果為了一時的貪妒之快,那是不是前功盡棄,是不是婉惜啊?所以行道之中,在眾生能力之餘,定是要奉獻、福世人間。每個人的體力是一日一日壞,不會是一日一日好?那是不是該囤積些糧食,來讓你們步入老化時,還有一些氣力來做奉獻呢?那不是很好嗎?

 

每個眾生都有他愚痴的部分,每個眾生都有他固執的時候,但是呢?行道如流水,不進則退,也有可能在進一步的過程當中,遇到了逆境與無名,致使退了好幾步!那是不是很枉然呢?知否?要記住,眾生在奮鬥於聖道當中,每個人都有功與果,但如果因個性的固執、愚痴而來將這些功與果毀滅掉,那是不是又怨天怨地,那是不是罪業更加重啦?了解嗎?行道要學道,那一切就會美滿,知道嗎?沒什麼人對或錯,互相了解溝通就好。

 

眾生切記,今年的這種天運真正不是好,不管道教、佛教、基督教任何一個宗教每一位聖尊都規勸眾生要行善,因為這種的天運不是你們可以承受得起的, 本座問眾生,你們有遇過這種天氣,寒暑這麼惡劣嗎?切記!人不遵於道,天必不行於天道, 殿下千歲和眾聖尊為了七月的災難,奔波不息啊!尤其在台灣這個小島,七月這個災難閃得過於否,還不知道?你們自己想,這麼炙熱的氣候風雨絕對是不定,那風雨不定會如何?地心會起搖,這一定的道理,誰都承受不起啊!所以 殿下千歲和眾聖尊等懇求上蒼將這個災難降到最低。所以眾生切記!行正道不要行偏道,再來有吃葷的要記住,現在的家禽飼料都加了一些不該加的藥品,如果你們的口慾無法改,那清淨的水一定要多喝些,酸的東西也要多吃些,否則等到它們轉變成毒素,無藥可醫。 眾生知否?本座勸化眾生,要聽得入耳。


scroll back to top

    人啊!不管來自何方?總是為了了凡因緣、俗緣,而在於人世間生活打滾,有的不就是為了身份、地位,有的為了養家活口,那有的不就為了傳宗接代,就在於生活當中就必須要有所技藝,也要有所方式來賴以維生。從古代的打獵、耕田、織布、莊稼耕種等等生活技藝;至今因科學的進步,世人無不在生活上,從一技之中求新求變為生活而延續生命,而『技』無非就是技術,技術為繁衍生命之綜稱。生之技、活之技、生之藝、活之藝,逃脫不了「技藝」二者;技者為技術,藝者為藝術,技藝於藝術有何不同?技藝由功夫、時間所累積而成,藝術則由審美的內涵而致,兩者之間無非均要基本之奠功,世人不管在培育子女、培育人才時,無非逃脫不了生活技藝與生活藝術。生活技藝由其功法而致,生活藝術用其審美內涵之術,兩者不管登峰造極與否,也不管如何之勝,無非基本之功需扎的穩,無扎穩之功何以得至。做人處世無非從打掃進退應對而起,人不知進退而難以至,人不知應對而難以識。

  人生不管談何修、談何得、談何學,無非就是生活之技藝,無非就是生活的藝術,儘管如何位居高聖、列聖、列宗,祂們無非也要從基本的為人做起。萬丈高樓平地而起,滄海由一粟而致,從微小至登峰造極,無非從一階至一登而起,絕非平步青雲而至。宮中聖業也罷,眾生也好,人不將磨其性,難之於呈現其質也,世上無「平凡無故」就是好的嗎?就算要讓木材變成一尊金尊,不是也要經過砍、伐、雕、琢、磨之過程,才能成為一尊金尊嗎?

  當人遇到坎坷與挫折時,無非就是一種成就的起點,人不堪於折、不堪於磨,哪能稱為神而稱為聖呢?當有善德者之人往生後升格為人格神,哪位是從天而降就成為神的呢?沒有啊!所以,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要方為人必當其苦,而其苦,必須磨其於性,要成就於業,必須游離坎坷之中,而在坎坷當中,要能無為而勇,因為之而無所相(向)也,眾生切記啊!凡塵俗事就是最好的生活道場,當眾生立於挫難逆境時,就是讓眾生去體驗眾生之苦,而能感受其性,應對其變,方可成事;若不能於此,那只能庸庸碌碌的走完此生而已。

  人,能在不平常中平凡才是不凡,而人在於顯耀當中赫赫,並非顯要赫赫,春筍展露於土必當其食,若隱隱不露,必當其竿,食與竿,一個於消化循環,一個成為傳承之地,兩者皆為同質不同其性也,眾生聽懂其意嗎?所以,宮中之稀奇不在於神而在於人能不能擔其責、能不能聚其心、能不能共創其業,堅持正之信、正之善、正之教、正之道,以益於聖業也,若不能益於四正之道,行於生活之中,眾聖尊若藉其神通赫赫也只能曇花一現而已,當眾生追求無形虛幻時,是需追求真實悟我之時也。

scroll back to top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