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
mod_vvisit_counter今天3372
mod_vvisit_counter昨天4335
mod_vvisit_counter這禮拜18239
mod_vvisit_counter上禮拜18234
mod_vvisit_counter這個月份121323
mod_vvisit_counter上個月份159828
mod_vvisit_counter總計21165122

    尊重兩個字,因為尊敬才有尊重,彼此多一扇門,彼此尊重,天地更遼闊,宇宙更清明,浩瀚無垠,一切是那麼幸福。

scroll back to top

    眾生要明白互生共利之理,就如寄居蟹,蟹因殼而有棲身之所,殼因蟹而得重生,本宮靠你們得以宣揚正信理念,你們靠本宮的教化得以生生不息,若沒有蒼生,也就沒有神佛,本宮也是由人而證果位而成,而眾生也有證果位的機會,這非遙遠距離,只是願不願意而己。

scroll back to top

    眾生祈求神佛,第一次神佛慈悲助你,讓你所求如願,可能是你的祖先餘蔭庇護,也可能是前世善業因果、或是今世有所積德行善,但善德善本,也有用完的時候,如果眾生不再積德行善,儲存善本,不知感恩神佛、禮敬神佛,平時不燒香,有事才登三寶殿,下一次要再祈求,恐怕就得稱斤論兩─看你行多少善積多少德。人生起伏無常,是不能永遠掛無事牌的,眾生若能放得下虛無金錢名利的追逐,勤於耕耘心中的福田,哪怕只是一個善念,一句稱揚別人的話,都會讓你有所得,心中充滿歡喜和快樂。

    宗教的正信正念,不在於表面的供養,而在於如何用真心供養。如何將正信正念─行善行孝實踐出來,不執著、不迷信,用謙卑、感恩、惜福,用利他、福世對待週遭的人、事、物。

    眾生在祈求神佛的當時,是否想過:自己曾經付出多少─行善、行孝、積德?神佛能助我多少?只有自己救自己,多行善積德,才是最永遠。神佛慈悲既已助我,如我所求,我心存多少感恩?我用多少來回報神恩?我為眾生服務了多少?神佛要求回報,其實只是一個『善』字罷!在行有餘力之時,能佈施迴向十方。

    眾生要常思考:我能為大眾付出多少、服務多少?我能儲存多少善本?才是自己救自己最大的本錢。欺天欺地欺不了自己,找藉口搪塞已不是唯一的理由;藉口不去行善積德,果真的會有讓你忙不完的私事,眾生用多少心力去行善服務大眾,神佛也用同等心力去助你、如你所求。

    眾生眼光要放遠,人生所求非僅一目所視之遠,不管現今是坎坷崎嶇、或是平安順利,儘你所能行善積德,將是你未來最大的福報。眾生忙於世俗追求,卻忘了人生最重要的事─行善、行孝、積德,到頭來卻恐怕也是兩手空空而回,是什麼也帶不走,能帶走的唯有今世功德善業。眾生啊!能不停下腳步好好思考嗎?

scroll back to top

    在凡塵中知道自己在作什麼,就如一杯茶中有茶葉的香味,也有農藥,茶香茶色潤澤使人飲後口生甘味,但農藥殘留卻對身體造成傷害。然而茶葉本性並不因其它的物質加入,而失去本性。所以眾生在凡塵處於汙染環境中,被汙染是無可避免,但重要的不失本性。就如眼前的桌面不夠潔淨,又如葷素都沾染為彩色,做它自己,單純做自己,又如白布染為彩色,顏色日久會褪色,但其本質卻永遠是布。舉種種諸例是要告知眾生:在凡塵中會染塵,但重要是先論自己在作什麼?明本性,才能長智慧。每個人有其優缺點,世上無好壞,只是理念不同。宗教中的道教,具有最大的包容性,有容乃大,能包容才能無怨尤。如何能在生活中修為在痛苦中歡喜去承受,就如有些癌症患者,能在醫生預估的時間內又多活了好幾年,原因則是因為能捨得,能放得下。能多活一天,則歡喜多一天。日子中能捨得才能放下,歡喜去承受痛苦即快樂。

    真正的修行是要能忍受屈辱,受得住批評,而眾生所謂的修行只是做世人該做的事,做好事做善事是應該的,地球是眾生的,做善事是當替自己做的。

    生活中做你該做的事,正常的上班,正當的賺錢,把握寸陰寸金,過快樂的日子。人生不快樂即使有億萬錢財又有何用?只有更加忙碌和勞累。人生是強求不得的,愛情金錢更是強求不得,既已落在凡塵中,努力正確去經營人生。凡事要能先放下才能得到,放不下的會失去更多。人生之路又如何能走得下去呢?生活即是修行,歡喜去修,能忍,能包容才能有所得。

scroll back to top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