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
mod_vvisit_counter今天723
mod_vvisit_counter昨天1684
mod_vvisit_counter這禮拜14028
mod_vvisit_counter上禮拜16943
mod_vvisit_counter這個月份12619
mod_vvisit_counter上個月份94498
mod_vvisit_counter總計22082462

   人因慾望而想要、人因需要而想要、人因奉獻而需要;想要與需要沒有所謂的愛惡,日常生活中,因為科技時代的進步需要買部車,以汽車代步圖方便安全,這是無可厚非。但是只為了慾望、為了把玩買了一部車,無形中要增加一個車庫,增加人力照顧,變成有形無形的累贅,天天為了洗車、保養車而天天忙碌,更產生捨不得用、捨不得開的心理,只是擺著好看、好玩,讓自己覺得賞心悅目,而有了佔有慾望無形中也己經累了自己,這是「想要」,也就是欲求。 

 人若因想讓眾生更加方便、更加便利而建設,那就「需要」,需要建築,而有所建設,就須增人、增、增物,因為需要而有所建設,因如此建設能讓眾生更加方便;在方便之餘,讓眾生彼此享受共有的喜悅。無形當中,雖然花了一些錢,但卻是給眾生一個舒適的還境,所以在同樣都是花錢的心境上卻有不同的結果,一個有形貪慾心的累贅,一個是無形的積快樂,在奉獻中增加身體的健康,增加喜悅的軀體。人絕大多為了慾望的想要,一直深陷汙泥當中而痛苦,有人因為需要建設有利於眾生之人事物而快樂每當從忙碌到完成一見有利於眾生之事時心中總有一種莫名的心情,種心情就是一種喜悅、是一種快樂。

scroll back to top

 本宮雖身居皇宮但細微不馬虎。為何告知眾生「小處不著,大處不眼」?

  人之小細節不專注,哪能成大器。若能從微細之處,把基礎內涵打穩,要成大器就不難了;培養氣度,那就不小眼之處反而眼光就必須般之深廣才能有恢宏氣度。小處不著凡事彳亍難行,所以處事的功夫基礎沒穩,將來如何成大器。

註:<彳亍>意謂緩步慢行,與『蹣跚』意思相近。

  就好像眾生學習做人處事道理一樣就須從打掃應對做起,若是打掃應對基本功都不穩,還談什麼做人處事道理。為何言之乎呢?打掃是基本因為,從一個人在打掃的舉止,就可以看出個人的心思是否細膩,有沒有抱持同理心來對凡間之人事物。就好像說玉欽要求很多,這是都是本宮教育給他的。如果宮中行事作為處處都是馬馬虎虎,處處都是塵泥,就無法有一處清淨,如此如何引人入道呢?這些年來,眾生隨著歲月的流梭,年齡也在增長,不再是孩了將來又要從去何從?又如何安居樂業?子孫又要如何教育才能大展氣度事業若時時處處以同理心對待,以同理心關心,氣度之大,如海之廣,如山之憾,所以別小看打掃進退一事

   再告知眾生:侍候眾 聖尊必須培養膽識和細膩,也就是從折毛巾看起,就可知道一二著注就是從小細微著眼。

scroll back to top

何謂堅持,宮中自創業至今,總是以正道、正信、正念、正善來度化眾生,亦在道教和民間信仰當中與一般的民間信仰有所途不同,尤其民間信仰過程有根據各地風俗的禮俗,宮中和其他廟宇禮儀行規有所衝突,致使眾生產生矛盾。

眾生必須堅持的信念,不是同流合污、隨和水所流,隨風所飄,必須要有一股清流,來影響其他,要有一股清流必須要有開溝闢河,過程中必定是辛苦艱難,不一定被別人所認同,也會遭到謾罵恥笑,甚至以不屑的眼光來對待,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眾生是否堅持這些的信念。二十年來,宮中一路跌跌撞撞所成,在過程眾生學習成長,學習正念之觀,養成正確理念給眷屬,雖不至理想化的成就,但總不是同於他人共為合汙之路,這是眾生值得自我讚嘆之處,在過程當中眾生感念眾聖尊的教育,眾聖尊給眾生雖是有挫折,上蒼要讓人擁有智慧,必須有挫折,能挫而不折,能為勇者,堪為有勇有謀,若不能受坎坷所挫,則是匹夫之謀。

眾生的堅持的是選擇四正之學,因為開墾成流之路,這才是眾生所要做,回想過去往往,一間廟宇在民宅之中能建成皇殿,這過程都是眾生胼手胝足所為,眾人在無形當中所創造內心值得欣慰的成果,默默在旁參與聖業的人更多,都是眾生古錐可愛之處,用正信之念,無所求之為,這就是需要眾生堅持的,不一定要和人相同,好的要和人同樣,壞的能和人同樣嗎?眾生所要堅持的就是這一點點的真與一點點的正。眾生要思考,尤其是帶領者心路不正,心思邪鬼,那如何帶領眾生往這條路走,所以正當之路要眾生勉力而為,手牽手共創聖業。

再訓示眾生,人受他人之施,必須飲水思源,湧泉以報,但施福於人,有幫助他人之時,不可掛足於口中,到處宣揚,幫助別人一點點,卻到處宣揚,使對方沒有面子,幫助人是要讓人脫離苦難,而不是背負被施捨之心,受施者不但不會感恩,反而更怨恨於你,所做之事有功沒果,反而得到惡果。眾生愚痴啊,借貸金錢於人,明明債務已償還,卻還到處宣揚,這只會令人棄厭,這是眾生愚痴之處啊!施不忘報,受必報恩,會施福不輕言掛於口中,這是上善,默默的做,不知所為,隨人所行,這叫做中善,也不知做的是對不對,這是沒有智慧的做,另一種是有所求而做是有條件的做謂之小善,做完善事才埋怨憎恨這不是行善而是行惡。所以眾生要了解為什麼有些人明明做很多善事,為什麼卻得不到善報呢?

   眾生切記行善、行孝重善重孝不求回報,即使受挫受難被辱罵,被謠言所中傷,還能堅持行善行孝,這才是真正善、真正的孝。受罵必有過必有錯,被汙衊必有不通之處,在說明當中修其缺失,完成善業。

 

scroll back to top

     責任是什麼?承擔又是什麼?責任乃是眾生面對任何問題願意去承擔,承擔是面對任何事的承擔力,歡喜、願意的去承擔,所謂承擔,承擔從領導者或負責人做起,所謂的首領、領導者要有膽識的承擔、慈悲的承擔、做事的承擔這三種承擔力。領導者要能樂觀承擔、有自信承擔、有願力,更要有智慧。不管基層如何的成敗,總是由領導者來承擔所有,不可因下屬的過錯,以其他推諉之辭,來推卸、免卻責任。有功果者,不能概括承受,必須將善功分擔下屬之間,這才是承擔,也叫做責任。

     人若有責任承擔自有慈悲心,每件事都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每件事有需勞力勞心付出之時,必先以自己家屬來擔任之,有奉獻之時,猶如愚公移山一般,不會找其他人,一定是自己妻子等家屬一鋤一掘中有益眾生,這就是慈悲的承擔。有一份利人福世昇華願意,共赴此為責任,將己身的勞苦拋往大海,無形中培養出泱泱大範,可享萬年香火。此人要分擔共受下屬所犯的過錯,承擔惡果的責任。這乃是有責任之慈悲者要承擔的,不會埋天怨地,時刻有益眾生,此人必定勞心勞力,但未必能享萬年共載,必須魂歸九霄蓋棺論定,才能為世人所欽服。

    世人所承擔只是自私自利、起心動念都是為己心為要,一切的付出都是為子孫或是己利設想,從不為他人所設想,若有勞心勞力之事要擔當,如果他是責任的擔當者,不會將子女先推之,將別人的子女推為前線,用萬般的藉口,沒時間推諉之辭,但是有功之時,一手包攬,功於自己,普羅大眾,鸞生弟子可見一般,所以此眾生時時刻刻不能自得快樂,攻心計較,如何為子女家屬設想,以此心之嘆培養子女家庭,凡事之間圖行方便之利,猶如麻雀占巢一般,從別人的付出勞力占為己有,凡事在奉獻中總不能為他人設想,總不會將他人子女設想為第一位,此人在人際關係,不受人敬重,實為可悲可嘆,無形中影響子女家屬,認為一切都是理所當然,將別人的付出都是理所當然,將自己的付出都是難能可貴,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千對萬對都是自己對,慢慢將自己困於寸地之牢,總有大慈悲者包容、體諒此人,但卻不能改過、懺悔,實在可悲之人。

     在行於奉獻之事,以自我歡喜之心、自我之心,對此事有利有興趣便投入此事,不是信心滿滿或是厭倦之時,要他拋頭露面是很難的,推諉藉口之辭,如山之高,如海之闊,眾生之失,不能自我開發、自我開拓,推諉他人之上,由他人子女承擔,自己的眷屬是血肉,別人子女都不是,養成子女無智無慧無能,將來如何有大成就。

     用責任承擔來勉勵眾生,當初信心滿滿所發的誓言,提攜精進共創聖業,如風中之語,消失無踪,一切罪過自我承擔。眾生是入道之者,住持要承擔你們所有的過錯,眾生愚痴,不知宮中事務真相,回家亂傳,家屬不知曲直,埋怨宮中,只是斷了善緣,眾生到宮中不知學習,狂言謾罵,不知慎言慎行,承諾種種,卻用很多藉口塘塞,所有罪過都是住持承受。眾生能體會自我之地,忖量自力之為,從不忖量他人之苦,他人之難,眾生推諉年紀老邁,回頭一看高齡七八十歲的老者還在做資源回收,用自己的小力,完成大善之愛。眾生深思!深思!

 

scroll back to top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