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
mod_vvisit_counter今天92
mod_vvisit_counter昨天7789
mod_vvisit_counter這禮拜33238
mod_vvisit_counter上禮拜41567
mod_vvisit_counter這個月份159334
mod_vvisit_counter上個月份136587
mod_vvisit_counter總計21339720

  何謂團體?所謂團體者,全心一念為共同信念,共同扶持,而變成眾人之體,成團體之行。

  而團體者,不能以自我之心,自我之法、自我之為,忖度團體之行,那這不能稱為團體。惋然呢!會造成互相傷害之體,那這種團體不能就善必當行惡,那這個「惡」呢?必產生互相排擠、傷害。反之,如果人人能同理心以對,無形當中,造就到行善的果報,無形當中,可以造福人群,大至造福人群,小至修身養性,那如果不是如此呢?那互相之中,互相造成傷害,互相傷害者為小啊!含怨結恨於世那為大也。

  所以團體,猶如一團樂團,要演奏讓眾生分享,臨時因自我之私總不能說我不演奏、我要回家了!也不能說,我要先演奏吧!也不能說我要慢些演奏吧!如此就不能稱為樂團,就不是團體也。如果不能演奏,無法演奏也總需要向人說明與通知,讓指揮的人有個替代方案,如何應付,反之不是說奏就奏,說散就散,那這就不能稱為團體。這種心態是傷害自己和團體。那這種心態,不是只有傷害自己而已,是傷害整個體制,如此何需要團體呢?再言,眾生的「痴」也,總是以自我優點放大自己,自我缺失縮小自己,這叫做逃避,那無形當中,無法提升自我之質,反轉使自我墜落無限怨世深淵,那這樣如何能快樂呢?

  所以,人不是因為財富而快樂,人不是因為貧窮而惶恐,而是能依同理心對待眾生,而能自足、自安、自在而快樂,這就是快樂的人世間,有智慧者和無智者對之差別啊!在差別當中,顯示著不同的境界,了解嗎?再則 本座再用一個譬如:就像當任主持欲下任時,並無將責任交接予下任,如此,是否為有責任的表現?是不是造成別人的困擾,無形中,是否惡果循環,互相之間,惡習彼此,那如何稱為行善團體?

  有如眾生輪班一樣,早班無交接給晚班,晚班無交接給早班,那這個交接快一時、慢一時會失誤,如果有差失,這個責任是上任擔負或是下任之人承擔呢?如果兩者皆不承擔,那這兩者會變成如何?就是互相怨妒,結下仇恨,因無人願意承擔過失。那如果上任能承擔,下任能行之,那這中間,是不是可以顯示什麼?是「善啊」、「歡喜啊!」下任之人無掛礙,責任全交給上任之人,全部事情都交待下去,回家安心啊!接任之人也歡喜,今日當班之情形,能坦然面對也。若無差失兩者都歡喜面對,就無怨恨也。若有事時,上任怨下任,下任怨上任,要怪誰!怪互相無責任,所以說小小事情顯示者一個團體,圓滿與否?

  如果每個人都可以從小細節,自我提升素養,那這個團體必定圓圓滿滿;若不是,這個團體一定缺缺失失,灣灣滑滑,不能長久。那有這團體何用呢?所以說,眾生互相學習,學習實在圓滿,學習謙卑自我,提升自我之質,那才能讓人敬仰。否則,眾生奉獻付出,但不能圓滿,造成互相排斥,不能接受,那不是互相當中結下了「暗恨」嗎?

  雖然,互相之間,有點頭之交,也是形式而已,那在學習當中,交往能長久嗎?所以呢,眾生切記也。自我提升是由小而大,由繁而專,有如你們的住持,為何要要求你們的行為舉止?就是要讓眾生每個人慢慢提升素質、涵養,這叫作用心。但能受者,謂益也。不能受者,謂失也。不能有成就時,猶如嘮叨而已,所以眾生啊!優點要顯示別人的,缺失要顯露自我的。這就是叫做「善」也,如果總是將優點給自己來顯示,缺失給別人來顯露,那這樣就不能同居於團體了,眾生了解嗎?學習者,如何向善學善,行善共善,能如此?

scrol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