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
mod_vvisit_counter今天803
mod_vvisit_counter昨天4483
mod_vvisit_counter這禮拜24421
mod_vvisit_counter上禮拜44605
mod_vvisit_counter這個月份113022
mod_vvisit_counter上個月份136587
mod_vvisit_counter總計21293408

談到道教,我們必須要了解什麼是宗教。宗教是有所宗以民,有所本以化民,使世人心有所歸,性有所屬,情有所寄,進而安定社會,福利蒼生,傳遞文化,保全民族的一種思想和行為。所以 國父將宗教與血統、語言、文字及風俗習慣為構成民族的五大要素,澳地利的卡勒季教授更認為:「一個民族的形成,不必淵源於同一始祖,而是信奉同一宗教。」都足以說明宗教的重要性。在人類的初民時期,宗教思想和活動就已存在了,經過長時期的演變和進步,宗教的制度和形態,隨著時代演進而趨於完美,對人類的精神文明,提供了最大的貢獻,而宗教化民成俗的力量,也是超越於其他文化和物質的。                               

 

宗教的構成必須具有下列六個獨立的條件:

一、教義是宗教對世事的看法和主張,以及對教徒的禁

  忌和規戒。

二、神秘是神學和心法,是超心理、超科學的,也是宗

  教上的秘密和最神聖的部份。

三、經典是教主所遺的歷史、言行、教法和典範。

四、儀式是神人交通接天祈福的禮儀、程序和方法。

五、倫理是神人關係的規範和宗教的道德標準。

六、組織則是為遂行宗教整體事務的教會,和修道闡教

  單位個體共組的教團。

 

以上的六大要件必須是自有和獨立的,而不是抄襲和拼裝 ,直言之,不具獨立要件的宗教個體,就不是獨立的宗教,充其量僅得視為某一宗教的宗派或旁史。很多人曲解我國的憲法,認為「人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就是「人民有創設宗教的自由」,甚至准許「人」為「神」「選教」,而導致了宗教上的空前混亂,增加了宗教界無盡困擾。

 

宗教顯之於眾的是寺廟和教堂,而傳之於世的則是教義和經典,傳承宗教的人就是宗教徒。宗教徒必須接受宗教教育,受到宗教的培植,經過入教的過程,而肩負宗教上的責任。其中重要的傳道者則為宗教師。宗教師則必屬德行兼優的社會典範。

 

道教是我國唯一的固有宗教,主張遵天法祖利物濟世,宗源於黃帝,闡揚於老子,而成教於道陵天師,世稱「黃老之學」。道教認為「道」是宇宙的本體,先天地而生,故為天地之根,萬物之母,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無狀之狀,無象之象,視之不可見,聽之不可聞,搏之不可得,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都是說明這個道,而演繹這先天大道偉大造化的宗教,就是道教,道教秉承了黃老「有容乃大」的精神,尚自然,重謙虛,為而不有,成而不居,進必兼善天下,退則明哲保身,誨人少慾息爭,以「清靜無為」而臻天人合一。由於道教流佈既久且廣,宗支亦多,但仍以積功修德,敬修神人相感的「積善派」,研證經義,敬修神人明顯的「經典派」,陰陽易卦敬修神人相應的「占驗派」,飛符演法,敬修神人相通的「符籙派」及結丹煉養敬修神人相發的「丹鼎派」等五大道派為主流,其中符籙派則有正一、淨明、三茅閣等的分支,而丹鼎亦有五祖七真的流衍及南宗、北宗的區分,支流則難以勝計,而市井遊閑之輩托名道教者,更不知凡幾,亦係道教蒙謗原因之一。

 

道教倡導崇德報本,故云:「道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君師者,治之本也;祖宗者,類之本也。」所以道教的家庭都同時設有神龕及祖先牌位,或是天地君親師位,必須拜神同時敬祖,是道教與其他外來宗教所不同的最大特色,也充分表示了道教對國家及民族的向心和認同。 因此,道教所歸納的中心教義,就是:「禮神明,敬祖宗,愛國家,保民族」。而要求信者奉行「忠、孝、和、順、仁、信」的行持六訣,及「存好心,說好話,讀好書,學好樣,作好事」的修身五箴。

道教的弘揚,目地有四:

一、說神之法

  闡揚真理,旨在宏道傳教,淨化人性以安定社會。

二、揚神之功

   祀神敬祖,旨在崇德報本,天地是生之本,繼續生 

  存即不可無天地;君師是治之本,教治之功是發展

  生存的動力;祖宗是類之本,保存生存功在祖先。

三、體神之心

   進修功德,旨在律己度人,律己則修持戒律,進功

  修德,冀得真道,度人則仰體天心,利物濟世,亦

  即外功也。所謂內德外功,內外雙修意即指此。

四、續神之德

   組織教會,旨在發揮力量,成為推展道教,保衛國

  家,延續民族的動力。

以上四大目地,亦即是道教徒立志、立言、立德、立功的四大抱負。

 

道教係屬多神教,神仙係道教的最高人格表現,道教之神分為先天、後天二大類。最高之神為三清道祖,所以道教徒又稱「三清弟子」,玉皇上帝則係掌權者。由人進修成神者有神、仙二大類。仙人係修道大成,且自在無礙之神通者;而神人則祀「有功德與民者」。故《神之本義》云:「才智技能超絕者」,「有功德於民者祀,唯聰明正直者神」;《易經繫辭》:「陰陽不測之謂神」;《大載體天圓篇》:「陽之精氣曰神,陰之精氣曰靈,神靈者,品物之本也」,則係指天神的範圍。

 

道教的經典均收在《道藏》之內,現用《道藏》係明朝正統年間編印,故稱《正統藏》,計分三洞四輔十二類,合共五四八五卷。早期道經稱為《三洞經》,計有上清、靈寶、三皇三部份,後來合成稱為《三洞珠囊》,唐時稱為《三洞瓊綱》,計有一百八十萬卷,宋時編 為《大宋天宮寶藏》,元時稱為《玄都寶藏》,後被焚。《道藏》分洞真、洞玄、洞神三洞及太平、太玄、太清、正一四輔及三洞各分本文、神符、玉訣、靈圖、譜籙、戒律、威儀、方法、眾術、記傳、讚頌、表奏十二類,合稱《三十六部尊經》。道經以黃帝的《陰符經》, 道祖的《道德經》,莊子的《南華經》,尹喜的《文始經》,金闕後聖帝君的《黃庭經》為五大經。另以《陰符》、《道德》、《清靜》、《龍虎》、《黃庭》及《參同契》、《悟真篇》、《三皇玉訣》、《青華秘文》為內煉五經四書。以《度人》、《玉皇》、《玉樞》、《三官》、《北斗》和《生神玉章》、《濟煉科》、《祈禱儀》、《千金方》為外修五經四書。

 

道經又分三類:宣揚真言的奉誦之經,默識奧秘的默誦之經及參證玄理的參誦之經。以及道品經、霞品經、桂品經;「道品」是神霄真言,「霞品」是紫府秘笈,「桂品」是文昌規範。

 

註:神霄九霄之最高者叫「神霄」,玉清長生大帝所治。

    紫府銀宮金闕係神治之所,紫府青都係仙居之地。

 

scrol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