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
mod_vvisit_counter今天2581
mod_vvisit_counter昨天1673
mod_vvisit_counter這禮拜21664
mod_vvisit_counter上禮拜31183
mod_vvisit_counter這個月份68866
mod_vvisit_counter上個月份129058
mod_vvisit_counter總計22044211

八節神君

 

  廿四節氣不僅明確表達天文、氣候、農業與物候的自然現象,也將其月首稱為節,月中為氣。因此一年十二個月共有廿四個節氣:小寒、大寒、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

  其實在四千多年前的堯帝時期,即將一年分為仲春、仲夏、仲秋、仲冬四季,以利農事進行;管仲時,又定五天為一候,三候為一節氣,逐漸形成如今的廿四節氣。

  廿四節氣的分配,實際是按照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來劃分,亦即將三百六十度的黃道圓周每十五度劃分為一節氣,例如清明的位置在十五度,而穀雨的位置則在三十度,以此類推。

   民間更認為每一節氣都有一個代表神明,均由民間按照節氣特色,再從平常所信奉的神明中選擇屬性相似者充當。

 在道教「八節齋日」就有所慶祝。依據《太上洞玄靈寶福日妙經》載:天尊言: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是八節齋日,行道持戒長齋誦經,居門欣慶,七祖歡樂。持花齋者,遵行尊言,長守定期,蒙慶受祜,自不持言」。八節: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立春為廿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草木皆萌芽,萬物復綻生機。古時天子在立春之日,必定在夜落未盡之時,親率文武百官穿戴青衣青帽至東郊迎春以示慎重之情。

 台灣昔日亦有立春迎春牛之舊俗,於立春前一日將紙糊之春牛置於東郊,立春當日再由郊外迎回春牛。春牛過境時,兒童爭相摸其耳或鞭其身,以求賜福保身。

春分一到,表示春季已過了一半。春分這天,太陽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晝夜長短一樣。在道教而言,相傳春分子夜時,在東北方天上會出現黑、青、黃三色雲,此乃太微帝君駕三素雲巡天,見者必有福壽。

立夏約國曆五月六日前後,「立」為開始之意,即春季結束,夏季之始,古時立夏之日,皇帝均須率領滿朝百官出城迎夏。

   立夏與立秋之日,有一秤重之習俗,相傳濟公為促成一樁好姻緣,男方為望族之後,而女方則出身低微,因此姻緣受阻於門戶不當之因,濟公出面協調,並於立夏日將該女子寄養於男方家,為恐男方苛待,於是秤重為憑,至立秋日,濟公在返回秤重,發覺女子體重增加,而雙方經過時日相處,深感女子嫻淑善良,終擇日迎娶。民間以此典故相衍成習。

夏至約當國曆六月廿一日或廿二日,表示夏天來到。根據《三禮義宗》記載:「夏至為中者,至有三義,一以明陽氣之至極,二以明陰氣之始至,三以見日行之北至。」亦是道教教主三清道祖之一靈寶大天尊萬壽日。

  漢朝時規定夏至當天放假一天,人們洗身淨體後,再燒些酒菜圍聚。古時也將整個夏天劃分為三份,稱為「三伏」,計算的方法是自夏至日後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則為「末伏」,相傳整個夏天,以此三天溫度最高,民間習稱「最熱三伏天」。

立秋約當國曆八月七日或八日,立秋過後,秋天來臨,天氣轉為蕭涼,農民曆云:「斗指西南為立秋,陰氣出地始殺萬物,接秋訓禾,穀熟也。」

 古時天子在立秋之日,須親率滿朝文武百官至西郊迎秋,禮祀西方白帝。

秋分約為國曆九月廿三日或廿四日,是中秋前後的一個節氣,即是秋天剛過半之意,農民曆云:「斗指巳為秋分,南北兩半球晝夜均分,又適當秋之半,故名。」

 秋分與春分相同,晝夜各佔十二小時。俗謂:「秋分天氣白雲來,處處欣歌好稻栽。」意謂秋分若是個天高氣爽的好天氣,有助於稻穀的栽種。

立冬約當國曆十一月七日或八日,是農曆十月的第一個節氣,冬季之始,以立冬為準。立冬盛德在水,方位屬北,色屬黑。古時天子必率官員身著黑袍,佩帶玄玉,至北郊迎冬。

《周書˙時訓篇》述:「立冬之日水始冰,後五日水始凍。」民間更以立冬為進補日,以禦冬寒。

冬至又稱小過年、冬節、亞歲、長日、日至,是入冬後最重要的民俗節日,亦為一年中晝最短、夜最長的一天,寒冷的天氣達到極致。農民曆云:「斗指戊,斯時陰氣始至明,陽氣之至,日行南至,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也。」冬至約在國曆十二月廿二或廿三日。更是道教教主三清道祖之一元始大天尊萬壽日。古時帝王在冬至日率文武百官至北郊舉行祭天盛典,隆重迎接冬至的來臨。

大寒是廿四節氣中最後一個節氣,約國曆一月廿日或廿一日,大寒也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農民曆述:「小寒後十五日,斗指癸為大寒,時寒冽已極,故名大寒。」《周書˙時訓篇》云:「大寒之日,雞始孵;又五日,鷙鳥癘疾;又五日,水澤腹堅。」

 

本廟住持方丈 玉欽居士 敬撰


 

scrol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