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是一年之中最末的季節,農人忙於冬藏,動物開始冬眠,植物也漸停止成長,楓戚換上橙紅色的衣裳迎接冬天的到來。冬天的六個節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現一一說明如下:
●立冬─冬意乍現 補冬添力
立冬是冬天第一個節氣,傳統觀念中,冬是結束的意思,進入立冬後,萬物的活動漸趨休止,準備蟄伏過冬,人類是不冬眠的,但在傳統社會中,由於物資匱乏,平常飲食相當粗陋,只求粗飽,很難顧及營養,又經過一整年的辛勞,往往身體不堪負荷,故常於立冬之日進補稱之『補冬』,一方面在酷冬時不懼寒冷,也可為來年開春的努力工作,儲備體力。但現代工業社會,一年四季豐衣足食,『冬補』一事,就依個人體質而定了。
●小雪─小雪無雪 冬陽普照
古老的《黃曆》:『斗指巳,斯時天已積陰,寒未深而雪未大,故名小雪。』但對台灣而言,這個季節連寒冷的部分都感受不到,唯有稍感涼意,二期稻作大多已收割完畢,農人忙著翻開泥土,讓十月小陽春的冬陽曝曬,有些農家會利用這段農閒之際,在閒置的田間種些長生菜、蘿蔔、覆菜等,以便在新年前採取醃成鹹菜、梅甘菜、蘿蔔乾…等久藏食品。
●大雪─芒花紛飛 楓紅山野
《禮記》〈月令篇〉謂:『冰益壯,如始坼,日短至,陰陽爭,諸聲蕩。』這種冰封雪凍的景象,只有在中國黃河以北才見的到,居亞熱帶的台灣,除了玉山、合歡山少數高山在強勁寒流來襲時,才有降雪的景象。雖大雪紛飛的景象見不到,但幾個觀光風景區已漸滿山遍野的楓紅,菅芒花曾幾何時已悄悄的將大地鋪上白色地毯了。在此季節寒流也逐漸從北方傳來,空氣中流竄著一股寒氣。
●冬至─冬至如年團圓添歲
冬至不僅是個節氣,更是傳統四時八節中最後的一個節,也就是『四立、二分、二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古人重視這八節,並認為八節宜避刑責的習俗,所以在朝為官者,至八節待百姓宜寬卹。
冬至,民間以冬節、至節、長日稱之,一年之中這一天的白晝最短,黑夜最長,民間《黃曆》載:『斗指戊,斯時陰氣始至明,陽氣之至,日形南至,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因此民俗認為這時候陰氣最重,要小心防範寒害,過了這一天黑夜就慢慢把日子還給白天了。
台灣俗諺謂:『冬至大如年』說明這個日子與年一樣重要,過冬至節最重要的是搓湯圓,湯圓有紅、白兩種,一般以冬節圓稱之,俗話說:『不吃金(紅)丸,銀(白)丸,不長一歲』,因為湯圓寓意團圓和福祥之意。
●小寒─寒流來襲 天地蕭索
冬至後的兩個節氣,分別是小寒和大寒,這是因中國北方冰雪初融所致的寒氣,在台灣也到此時,才會因不斷的寒流來襲讓人有凍得打顫抖的感覺。中國北方有句農諺說:『小寒大寒,冷成冰團。』在台灣濱海海域上,寒流南下將烏魚趕至南台灣迴游,所以天氣越冷越是漁民補烏魚大豐收的最佳時節。小寒神是城隍爺部將中的八爺,八爺即范無救,本就是酷冷無情的鬼差,因此更令人望之生寒。
●大寒─冬已將盡 除舊佈新
大寒是一年中最後的節氣,氣候相當寒冷,但因近過年,人們忙著除舊佈新,期盼新春的氣氛愈來越強烈,各行各業為迎接新歲而忙碌著,大家都準備好重新出發的心情,為新的一年做最好的準備。
二十一世紀的台灣人,重新認識台灣的二十四節氣,是必要的,好幾千年古人智慧的累積,是可以豐富我們生命的內涵,並對時序有了更深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