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元宵節的起源,認為是漢代宮廷的一種祭典演變而來;另一種是源自民間的「三元節」,舊俗以農曆正月十五日為「上元」即天官大帝的生日,而農曆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即地官大帝的生日,而農曆十月十五日為「下元」即水官大帝的生日,而這三元中又以上元最受重視,在這天人們會向天地諸神,祈求未來一年一切都平安如意。
現代人的願望,有各式各樣的特別祈求,但傳統社會中,人們主要的祈求,莫過於求財、子、壽。人們以近寒單爺、土地公或關聖帝君來祈求一年財源滾滾。用迎燈來象徵來象徵迎丁,就是求子之意。更有乞龜來祈求長壽。
元月十五日更是三官大帝的天官大帝聖誕之日,三官大帝即天官、地官、水官,俗稱三界公,代表祈求賜福、赦罪與解厄。
三官大帝的全稱為:
正月十五日、上元一品九氣賜福天官洞靈元陽紫微大帝
七月十五日、中元二品七氣赦罪地官洞齌元虛大帝
十月十五日、下元三品五氣解厄水官洞陰元光大帝
當天祭祀活動拜天官大帝其祭品應備:一對蠟蠋、一對鮮花、清茶三杯、繫紅紙的麵線三束、五果、六齌、三碗元宵甜湯圓、五牲、甜料、圓發糕…等。
拜神明及祖先則備牲禮三、四果……等物。
上元節習俗上家家戶戶煮湯圓、吃湯圓。上元節元宵可能始自宋代,不過當時稱做「浮圓仔」,到明朝才改稱「元宵」每家做元宵、煮元宵。古時為年頭佳兆、吃湯圓以象徵家福。元宵煮好後先敬祖先,然後闔家團聚,吃元宵,即是團圓幸福。
元宵節又稱燈節,所以花燈是元宵節的中心活動。民間稱花燈為「鼓仔燈」,因為過去小朋友所提的燈型似鼓鑼。元宵花燈種類很多,如寺廟的綵燈、店舖的走馬燈及兒童的鼓仔燈等。式樣種類很多,基本上可分為兩類:一是形象燈如關刀燈、兔燈、水果燈、半燈等;另一是活動燈,是拫據民間故事編製,現在多為電動花燈,如狀元遊街、八仙賀壽、桃園結義等表現忠孝節義的民族傳統。
每年的正月十五日是上元節,元宵節、也是觀光節,近年來政府大力舉辦花燈競賽展覽,已酉年由台南市政府承辦全國觀光燈會活動,吸引了來自國內外的觀光客前來台南府城一睹這盛況空前的節目,讓沉靜的古都再度活潑、熱鬧。丙戌年即將於舊地重新點亮燈會活動,在此之前介紹花燈的緣由、演變及製作過程,來年若去觀賞燈會時將更有意義。
花燈的起源
追求光明,是人類的天性。古時候的私塾,過了春節,大約農曆正月十五日才開學。這天,學童各自從家裡帶來一盞燈籠來請老師點燈,這表示學生的前途光明遠大,這叫「開燈」、「點燈」。花燈創自何時,眾說不一,有一說始於漢代,盛於唐朝。《西京雜記》:「漢高祖入咸陽宮,秦有青玉五技燈,高七呎五吋,下作蟠螭口銜,燈燃則麟甲皆動,煥炳若列星盈盈焉…。」唐代則有李商隱之詩句記載當時燈會:「月色燈光滿帝都,香車寶輦溢通衢,身閑不賭中興盛,差遂鄉人祭紫姑。」唐代長安街頭,元宵燈節之盛況躍然詩章,可見在國家提倡、推廣下百姓參與,連帝王也走入鬧市與民同樂,在元宵觀賞花燈的情景。
花燈的種類
自從人類開始用火以來,由最初的禦寒,防身,進而熟食、照明,使白日的生活得以延伸自夜晚,同時也促進人類文明的發展,因為長期使用與發展,加入人類的想像力、創造力,燈具的種類,五花八門,形形色色。除了滿足生活實用外更加以美化。在照明上,由造型簡單,漸演變成多用途、造型複雜優美的藝術花燈。
由於花燈取材廣泛,表現的方式各異,在造型上更是千變萬化,使用的功能亦各不相同。以目的性區別如下,
一、實用性花燈—以實用為主,並兼有裝飾作用。如立燈、檯燈、路燈、壁燈、吊燈…等。
二、裝飾性花燈—以美化生活環境為主,著重造型,富強烈的裝飾性、藝術性。在年節、婚壽喜慶時使用的花燈,如廟宇、城樓、牌坊、醮壇等處懸掛的彩繪紗燈,宮燈…等。
三、娛樂性花燈—具有觀賞、娛樂價值的花燈。如元宵燈會所展出的各樣題材、造型之動物燈、瓜果燈、舞龍燈、風箏燈…等。
以材質區分:
一、硬質燈:以硬質材製作的花燈。如用各種金屬或合金以鑄、鏤、焊、切等方法做成之金屬燈。例如台南燈會中「永生鳳凰」即是。用陶瓷土,以窯燒製做之彩釉鏤花陶瓷燈。用玻璃、彩色玻璃,水晶玻璃、壓克力為材料以磨砂、刻花、彩繪、吹塑等方法做成的玻璃燈。
二、軟質燈:以紙質,剪、粘、彩繪做成的紙燈;以絲綢布料裱於竹篾、鐵絲骨架上組合成的絲綢燈;以生牛皮、羊皮、豬皮製做的皮燈。
三、實物燈:用自然物,如花果等加以挖空、切雕而成的瓜果燈。或以現成物如:玻璃瓶、寶特瓶…等環保物捆紮、拼裝的燈器。
花燈的設計,必須由構思入手,對於題材加以分析,研究、蒐集資料、後確定主題,進而設計其造型,使用材料,色彩配色、燈光的配置…做通盤的考量,後著手按部就班的製作。
製作時首先紮骨架,花燈必須具備堅固的骨架,才能維持作品的完整,尤其是在戶外要經得起風吹雨打的考驗。所以骨架是花燈的首要之務。此外花燈具透光性,透過燈光的映照,骨架的型態會一併呈現出來,因此在骨架結構設計上,除了堅固並要兼具美觀。
1.傳統花燈製作以竹篾為骨架,製作前先將竹子劈成若干條,為要彎曲而予以加熱以免崩斷。現今社會竹篾取得較不易,加上使用上存在著許多限制,已較不為花燈製作者採用。相對於傳統的竹篾材料,鐵絲具有質地堅韌、造型容易,取得方便,價值便宜等優點,是目前最理想的材料。鐵絲骨架的固定方法,以紮製與焊接兩種,紮製法適用鐵絲纏繞綑綁來固定,製作上較為方便。而焊接則利用大電流發生熱熔的原理,將鐵絲點對點結合在一起。目前尚有包紙鐵絲,利用鐵絲外包牛皮紙再滾包棉紙,更有利紮製上的牢固,也廣為製作者喜愛。
2.骨架完成後,接著進入燈光裝置,通常考量作品內部溫度是否過高而決定燈炮數量,為展現燈光效果,裝設的位置仍是考量重點,當電線全部接完後,即可試燈,仔細觀察亮度是否適宜,試燈完成後,務必將所以燈泡確實旋緊,或以少許熱融膠將燈泡與燈座加以黏合,以免作品錶布完成後,出現不亮的窘境。
3.花燈製作最後步驟是裱糊裝飾。對於一件好的花燈作品而言,除了造型突出,光彩奪目外,華麗的包妝更是不可缺的,裱糊是指在骨架結構及燈光配置工作完成之後,以紙張或布料等材質包覆在花燈外表,以營造符合作品主題的外觀質感,裱材又可分紙與布類。傳統花燈裱糊是以紙為主,但其強度及防水性不夠,近年來已被布類材質取代。相較於紙類,布因強度柔韌,在加工及保存上較具優勢,目前廣為大多數燈藝師所採用。選用布類以化纖原料較佳,其彈性好,質地柔軟,製作上較為容易,加上金蔥布予以修飾更能突顯華麗奪目效果。有時依題材或為了美觀,亦可貼上不同材質的飾物,來增添作品的美觀。
「魚燈萬里躍長空,鬧燈元宵處處同,頂馬獅龍人物好,街歌巷舞盡兒童。」
此乃宋代詩人對當時元宵夜的描寫,如今府城元宵夜也是萬人穿巷,車水馬龍的人潮擠滿安平港,相信來年的鳳凰城燈會,會是個盛況空前的不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