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
mod_vvisit_counter今天3102
mod_vvisit_counter昨天4335
mod_vvisit_counter這禮拜17969
mod_vvisit_counter上禮拜18234
mod_vvisit_counter這個月份121053
mod_vvisit_counter上個月份159828
mod_vvisit_counter總計21164852

二龍傳說和雙龍紋(ㄍㄨㄟˇ) 關係                            

前面提到人面蛇身的神話,在西漢已明確的被稱為女媧。而與女媧有密切關係的雙龍紋在漢代則稱為「女媧伏羲像」(圖一)代表天地與陰陽,是最早的人類,伏羲製作八卦,女媧煉七彩石補天,兩人在崑崙山,結草為扇,孕育了華夏子民。他們的畫像都是人首有蛇身,兩尾糾纏,伏羲手拿「規」或太陽,女媧手捧「矩」或月亮(圖二、圖三)。這是人間最初的象徵,天地萬物似乎也在伏羲與女媧的共同掌理下,生生不息,繁榮茂盛。漢以後有關二蛇傳說大部分是龍蛇不分的,王延壽的《象靈光殿賦》:「伏羲麟身,女媧蛇軀。」曹植《女媧畫像讚》:「或云二皇,人首蛇身。」

 

在古文字學中,也有二龍並列的字,這字楷書可寫成蟲,是爬蟲之總名。《說文》云:蟲之總名也,从二蟲,讀若昆。想必二龍「二蟲」是蟲中之大神,文字結構是雌雄並立,寓有男女陰陽生生不息的意思(圖四)。

故宮博物館所藏雙龍紋簋(圖五),其蛇身上的裝飾與「人面盉」相同。從平面看來,二龍的蟠結方式若畫成平面便很像後來的太極圖。《易經》上的太極圖,在戰國以前未曾出現,若存在的話,一定會出現在青銅裝飾上,然而戰國以前並沒有發現太極圖;也沒有發現八卦。但類似太極的雙龍則是有的。雙龍含有陰陽乾坤的雌雄二性。這或許是太極圖的最初圖像吧。

 何謂龍?蛇的「人文化」便是龍。蛇又怎樣人文化呢?在古代中國中原和西部地區,一部分民族是崇拜蛇的偶像,在原始宗教性活動中,必定要刻意的打扮,這種打扮就是一種文化行為,把當時認為最吉祥、最尊榮、最珍貴的東西加在蛇的偶像身上,例如鹿角、鷹爪…等。這被打扮了的蛇偶像,已不同於自然中的蛇了,故不能稱蛇。已超越了的蛇,古人猶忌諱直呼其名稱之為「它」,人文化後的蛇就尊稱為「龍」,古人龍蛇連稱,《易、擊辭》的龍蛇之蟄以存身也」,由此可知龍、蛇不分不是沒有道理。十二生肖己年生的人本屬蛇,但大家都稱「小龍」。鄉下人稱特大號的蛇為蛟,也稱蛟龍。周處除三害之蛟龍也就是大水蛇之意。

在原始時代,中國黃河流域的原住民,因天天與蛇為伍,蛇對人的生命威脅甚大,由恐懼而產生崇拜的心理,早上熟人見面第一句是問:「無它乎?」」它音拖。(圖六)它是蛇代名。怕犯它而連蛇也不敢直呼。小篆的它像一條可怕的眼鏡蛇昂著頭凝視著你。在中國民族語言學的起源上,他、它、己都是蛇族的語言。古時無从的的他字,現稱人的「他」,基本就是「从」字也。至於第一人稱的己,因拜蛇族人太怕蛇,在心理上便把自「己」和它()連在一起,自己與蛇認同了,如此不但可避害,且可獲蛇神的佑護。

龍是神話的動物,最初是人們所崇拜的圖騰,後來則為物神,一般稱之為神龍。漢朝許慎《說文解字》釋:「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長能短,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易經》乾卦說:「時乘六龍以御天,雲行兩施,天下平也。」神話通常是一個民族共同的記憶與集體潛意識的表現。而龍的神奇正式民族演化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文化產物。一如神話流變的特質,神龍乃變化無窮的動物神,在商周時期人們已經把龍視為宇宙天地間最為神奇的動物。例如蛇的軀體,鳳鳥之足爪與鳳鳥之捲羽(或羽冠)。到了商代龍首之「且角」,前輩學者袁德星先生認為係代表父系社會生殖崇拜的特殊符號,到了後來又轉變為其他角形或鹿角。由此可知商周以後,龍已是複合的造形,結合了多種動物之元素,從圖像學或符號學來看,其代表民族文化發展過程當中多元文化的意涵。

龍有許多名稱,以屈原的《楚辭》為例,所談到與龍有關名稱就有:青龍、神龍、玄()(ㄑㄧㄡˊ)(ㄑㄧㄡˊ)、蟠龍、(ㄎㄨㄟˊ)龍、()龍…等。

 

蟠龍(圖十三):指器物上作身軀盤繞之龍。山西襄汾陶寺出土的陶盤上所繪之C形蛇紋,為最初蟠龍的原形。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器常做勾連相結之細密龍紋,則稱蟠螭紋或螭(ㄏㄨㄟˇ)紋。

 

 

 

 

 

夔龍(圖十四):商周時期器物上比較抽象的側身龍紋通成稱之為夔紋。《說文解字》」釋「夔」為「如龍一足」,商周時期的夔紋卻添加了鳳鳥之象徵性捲羽。亦作鳳鳥之足爪或予以簡化。此外大部分夔紋皆做張口,頭上為且形角,尖形角或變形的羽冠。

蛟螭:水神,一曰雌龍,一曰龍子。《文穎》:「龍子為螭」故螭,是指小龍,商周器物早期罕見螭紋,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器、玉器上則多螭紋,亦稱蟠螭紋或螭虺紋。螭紋為龍紋或夔紋極簡化造形有作C形或S形、有些十分抽象、變形。(ㄑㄧㄡˊ)龍:又叫(ㄑㄧㄡˊ)龍。

楚辭:「有角曰龍,無角曰虬」。蛟龍:水中之龍。一說:蛟,水蟲也」。龍不只是神話傳說中具有神奇力量的神靈動物,也具有形式與內涵的藝術表現題材,無論是繪畫、雕刻或器物裝飾,幾乎都有龍的藝術表現。(圖十五)

由於龍的神奇以及人們對龍的崇拜,在中國文化當中以龍為姓氏,或龍為名號,或以龍為地名,或以龍為器名,或以龍代表帝王之尊貴,或以龍來作為祥瑞的象徵物等,這種種都是由遠古龍蛇信仰文化所衍生。例如在姓氏當中,以龍為姓氏。據史冊所載「太(ㄏㄠˋ)氏以龍記,故為龍師而龍名」。除了龍姓之外,姓氏當中的龔姓與龐姓亦然。龔字於金文當中為雙手捧龍之象,其義應與龍蛇崇拜之儀式有關。龐:《說文》」釋:「龐」為大,引申之義「龍」謂:「能巨能細,能短能長」,小可為螭或虺,大可為無限其大,故取其龐大之義。然龐字與龍姓、龔姓同源自圖騰之信仰。至於以龍為地理名稱,粗略估計有三百多餘名稱舉凡龍安、龍江、龍岡、龍巖…等,自古以來不勝枚舉,如此的浩繁,是最能說明遠古龍蛇信仰對於後世社會文化的影響。

參考文獻-東西方藝術欣賞 上冊 袁德星編著 國立空中大學印行

 

scrol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