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
mod_vvisit_counter今天3085
mod_vvisit_counter昨天4797
mod_vvisit_counter這禮拜15817
mod_vvisit_counter上禮拜44833
mod_vvisit_counter這個月份149251
mod_vvisit_counter上個月份136587
mod_vvisit_counter總計21329637

 道教出自道家,而道家雖然《漢書藝文志》將黃帝列之為首;其實創出道家學派的,卻是老子。據《史記列傳》與《老子內傳》所載:「老子(太上老君)姓李名耳,字伯陽,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縣)厲鄉曲仁里人,生於商武丁庚辰卜二月十五日(公元前一三○一年),母(玄妙玉女元君)懷孕八十一年,於李樹下,破左腋而產出,乃指李樹為姓。生即髮白,因而叫老子;耳有三漏,又叫老聃。在周文王時,為守藏史(藏書室主官,相當今之國立圖書館館長之職),武王時為柱下史(柱下史謂侍立殿柱之下的御史官)。曾受元君神圖寶章之方;及還丹伏火水汞液金的術。能為天神所濟,眾仙所從。所創作度世的方法,有九丹、八石、金液、治心、養性、絕穀、變化,役使鬼神等法術。」 

 

 基此可知:老子自商末降生,而至周初,住世已有二百餘歲,祂的生性淡泊,修養非常深奧。太史公讚美祂:「清靜自正,無為自化」!再經做過周朝藏書室的史官,所閱的書籍甚多,及柱下史的官,閱人與閱事極多,在悠長的經歷中,祂更潛心研究,鑑往知來,而對歷史經驗與學問的增長,更有很大的幫助,所以祂對於人世的一切,自更深切的體認,因此祂的思想之浩博廣特,是可想見的;何況祂是稀世的神聖人物,自非尋常可比!

 

《老子列傳》中說:「老子修養道德,祂的學術,是以自隱深藏,不欲世人知道祂的身世為原則。在洛陽地方,住了一段很久時間,看到周朝的世道逐漸衰微,認為不是隱居的地方,於是離開洛陽。騎著一隻青牛,慢慢地西出了函谷關。當要出關的時候,守關的官吏尹喜,見有一道紫氣自東方來,知道有極高聖哲的人到來,急出迎接,而對老子說:『先生就將去隱居是嗎?以後不會見到祢了!是否可以請祢勉難的為我留一些東西,好教我有所依循來處世呢?』於是老子就欣然留下,寫了上下兩篇,闡說道德的意旨,五千三百多字的話,然後出關而去。隱居於西北沙漠的地方,沒有人知道祂的下落。」

 

 老子因研究「太極」陰陽的原理,認為乃是大自然的現象,遂發明宇宙原理的體系,而造化萬物根本的叫做「道」。闡明了道及宇宙自然之定律,陰陽動靜之原則。祂的思想超世獨特而博大精深。從天道之廣泛,而至人事之細微;從宇宙的寬大,而至事物的渺小。所著的書,雖然只有五千多字,而所說的,卻已無所不包。世稱為「道德經」書名即《老子》傳世,因是創立了「道家」的學派。

 

《老子》是論道的書,而又稱《道德經》,那是因為該書上篇,第一句是「道可道,非常道」,所以又叫「道經」;下篇是以「上德不德,是以有德」為頭一句,所以又叫「德經」,合在一起,便稱為《道德經」》因為祂所講的內容,非常淵博,理玄旨奧,精深無比,所以戰國時百家爭鳴之後,如列子、莊子、文子、涓子、墨子、孫子、韓非子、鬼谷子、鶡冠子、關尹子、鄒子等諸子,先後都敬崇老子學說,漸皆歸附於道家的。

 

「老子」的書《道德經》,雖說只有五千言,然其學術思想,自魏晉以後,所產生的影響,實在難以盡述。試舉一例:如《唐書》所說:「明皇註老子道德經,諭天下之人,皆家藏其書。貢舉時並加試「老子」,因尊老子為玄元皇帝,所以尤重其書」。根據統計,後人為「老子」註解釋義等,闡述的書,我們知道的,先後有:虛無派、玄學派、演化派、儒學派、禪學派、宮廷派、道士派、丹道派、修真派、經解派、集註派、考據派,與音義派等,各家見解註釋,約有六百種之多!即今《道藏》中,所收的亦將五十種,(如河上公、王弼、唐玄宗、宋徽宗、明太祖,以及杜光庭、彭鶴林等註解,計有三百餘卷。)在宋明以後,註解者尤多。到了現代《老子》一書,不僅盛行於國內,而且暢銷外國的甚多;其被譯成各國文字的不少!據所知英文本來說,至今已有三十多種,不同的譯本。所以該書在國外行銷數量,可說是僅次於基督教的聖經而已!由此可見:這部《老子》(道教聖典)的「道德經」,是多麼受人喜愛和重視的。因此老子的思想學說,可稱是萬世不朽的了;這也是「道教」所以引為驕傲的,因為老子是「道教」尊為「道祖」的。

 

「道教」是一種高級宗教。而「宗教」名詞的由來,是依據「易經」之「神道設教」的意義,以有所宗而為教,所以叫做宗教,是皆信仰有神而崇拜的;但宗教中可能也有是帶些迷信色彩的。因為凡是有正當理由,有靈驗憑證,得以學理分析的相信,叫做信仰;雖然理由不見什麼顯著,證據未見得明確,但其的確具有可信的理由,使人產生一種希望的思想,是屬一種正當的信仰。如反過來說:沒有正確理由,又毫無靈驗證據,而不合學理的,只是盲從著他人而隨便亂信,那即叫做迷信的了。中國人信神,外國人也信神,全世界人類的信神;而信仰宗教的,約有三分之二以上。而中國在宋元以前,信奉道教的人,已有十之八九!

 

道教以「忠孝」為倫理法則,以「自然、清靜、無為」為基本觀念,以「尊天、法祖、敬神」為信仰中心,以「和平」為主旨,以「自由」為原則,以「平等」為概念;並以「慈、儉、讓」三寶為要素,即「老子」所說:「為所不爭,成而不居」為謙讓之至旨,因此《道德經》以「聖人之道,為而不爭。」作五千餘言最後的結句。

摘錄自道教簡義

scrol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