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
mod_vvisit_counter今天1277
mod_vvisit_counter昨天18329
mod_vvisit_counter這禮拜23500
mod_vvisit_counter上禮拜12903
mod_vvisit_counter這個月份158045
mod_vvisit_counter上個月份94498
mod_vvisit_counter總計22227888

 
三清道祖聖紀
 
玉清元始天尊冬至日萬壽
上清靈寶天尊夏至日萬壽

太清道德天尊二月十五日萬壽

 

三清道祖為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之合稱。三清道祖也為道家哲學「一三」學說的象徵。

  元始天王生於混沌之先,其時宇宙無形、無氣、無物,元始分真化炁,以一炁化而為三,在虛無自然的大羅天境,分化為元始、靈寶、道德三位天尊,此一炁亦稱元始祖炁,也有尊為元始天王。

元始天尊居於玉清聖境清微天,亦號「無形天尊天寶君」;

靈寶天尊居於上清真境禹餘天,亦號「無始天尊靈寶君」;

道德天尊居於太清仙境大赤天,亦號「梵形天尊神寶君」。三位天尊統稱為「道」,而習稱「三清」,是道教最高之神。而每位天尊相距,各歷七千餘劫共四十一億年,並各說經十二部,分為洞真、洞玄、洞神合稱三十六部尊經。根據《道法會元》卷一《清微道法樞紐》關於清微神位的記載:

清微聖祖玉清元始妙道上帝,代表洞真經部,太玄輔之,傳道教清微派;

清微玄祖上清靈福玉宸大道君,代表洞玄經部,太平輔之,傳靈寶派;清微始祖太清道德五靈玄老君,代表洞神經部,太清輔之,正一盟威之道通貫三洞,傳道德派和正一派,而傳於後世廣度群迷。

  三清化生諸天,生天、生地、生人、生萬物,以無生有,歷經龍漢、延康、上皇、赤明、開皇五劫開圖。故有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及太極的時空之分,整個宇宙在太易之時,只是無際的一片虛空,連氣體還沒有,元始天王於其時化炁分真,至太初化生元始天尊,才開始有了氣體,道經亦稱「龍漢之年」,至太始之時化生靈寶天尊,方始有形,道經稱為延康之年,到了太素之時化生道德天尊,才是質的始成時期,道經稱為赤明之年,以上這段久遠的時空,就是大家所熟稱的「無極」,亦即「元始一炁化三清」的一段久遠時空造化過程。  

此時雖然已具形、氣和質,但猶未分離,故而稱之為「混沌」,視之不見,聽之不聞,無天無地,清濁未判,渾如無物。太易變而為一,是謂「太初」,以一炁化三,狀如雞卵,上炁稱為「始」,中炁稱為「元」,下炁稱為「玄」,是謂「玄、元、始三炁」,而太始復以三炁化九,是為「太素」。九炁隱於空虛之中,至三炁開光太極形成,輕清積陽而為天,凝滓積滯而成地,九炁列正、日月星辰、陰陽五行、人獸品物,則均受其生成,故三炁為天地之尊,九炁為萬物之根。太真科云:「混沌之前,有無形象天尊,經一劫後乃有無名天尊,再經一劫,乃生元始天尊,為道之宗元,消則為氣,息則為人,非色非空,居於上境為萬天之元,居中境為萬化之根,居下境為萬帝之尊,無名可宗,強名曰道」。所以道祖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由此可以知 三清道祖就是宇宙生成的本體。

 又據太清玉冊云:昔在象帝之先,空洞自然妙旡上帝,為萬炁之祖,所謂道生一也。昔在延康遐劫之先,大梵溟滓之始,有百千萬重真炁結而化生妙空聖君,歷尊號曰:玉宸大道君妙空上帝,肇開道範,所謂一生二也。昔在赤明混沌之中,有百千萬重道炁結而化生妙有聖君,歷尊號曰:五靈元老君混元太上道君妙有上帝,使萬象具備,正所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也。

道經又以混洞太旡元生之玉清天寶君為「旡上道寶尊」;赤混太旡元化生之上清靈寶君為「太上經寶尊」;冥寂玄通元化生之太清神寶君為「玄上師寶尊」,合稱「道、經、師」三寶。道寶尊以鬱羅蕭台為佈道之所,經寶尊以紫微瓊台為闡經之地,師寶尊以重霄台為傳法之處,三台均在三清聖境。

世間宮觀亦以合祀三清道祖於正殿,次及玉帝、四御、三官等神為常態,入道之教徒亦均自稱「三清弟子」。雲笈七籤:「太清境有九仙,上清境有九真,玉清境有九聖,計三九二十七位也」。故道廟晨鐘有先擊三聲,繼擊二十七響之定制者,為表示「迎三清,接九聖九真九仙」之意也。三清聖紀所涉極廣,絕非數語可致,難以詳述。唯今人多有稱上清靈寶天尊為通天教主者,實為受小說所誤也。

 三清道祖的形象有一個歷史過程。漢順帝時(一二六–一四四年),張道陵天師在鶴鳴山(今四川大邑縣境內)創立五斗米道,尊「太上老君」為最高神。後來寇謙之天師改革天師道,亦以太上老君為最早最高尊神,但已經出現了「道德天尊」的名稱,以今所見,「三清」的名稱最早始見于南梁陶弘景所撰的《真靈位業圖》。該書排列神仙序位,分為七個層次,每一曾設一個中位。上第一中位,上合虛皇道君,應號元始天尊。第二中位,上清高聖太上玉宸元皇大道君(為萬道之主)。第三中位,太極金闕帝君,姓李,(為太平教主)。第四中位,太清太上老君(為太清道主)。上皇太上無上大道君。其中較為明顯地提出了上清、太清的名稱,但「三清」之名位次序尚未確定,並且第三位為金闕帝君,太上老君卻居于第四中位。以後「三清」神名逐漸流變發展,至唐代才成為定論。《道藏·太平部·三洞珠囊》卷七引《老君聖跡》云:「此即玉清境,元始天尊位,在三十五天之上也。此即上清境,太上大道君(靈寶天尊)位,於三十四天之上也。太清境,即太上老君位,在三十三之上也」。於是「三清」遂成為道教的最高神。

元始天尊,又名「玉清元始天尊」。在三清之中居為最尊,也是道教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歷代神仙通鑑》尊稱「主持天界之祖」。元始天尊的地位雖然高,但出現卻比太上老君要晚。道教形成初期並無「元始天尊」的說法,《太平經》《想爾注》等均無記載。直到南朝時,梁陶弘景《真靈位業圖》才始有「元始天尊」之稱號。該書第一中位神為上台虛皇道君,應號元始天尊,稱玉清境元始天尊為主。《隋書.經籍志四》始喊予元始天尊以諸神特性,稱祂「生于太元之先」。

關於元始天尊的名稱,《初學記》卷二三引《太玄真一本際經》解釋說:「無宗無上,而獨能為萬物之始,故名元始。運道一切為極尊,而常居三清,出諸天上,故稱天尊。」《歷代神仙通鑑》云:「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氣也。」認為元始是最初之源,為一切神仙之上,故稱「天尊」。根據道經的描述,元始天尊稟自然之氣,存在于宇宙萬物之前。認為「天尊之體,常存不滅,每到天地初開,授以秘道,謂開劫度人。然其開劫,非一度矣,故有延康、赤明、龍漢、開皇,是其年號,其間相距經四十億萬載,所度皆諸仙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皇真人,五方五帝及諸仙官」。

並且,元始天尊位居三十六天的最上層「大羅天」中,所居仙府稱為「玄都玉京」。玉京之中,黃金鋪地,玉石為階,宮中有七寶、珍玉,仙王、仙公、仙卿、仙伯、仙大夫等居于中央和兩旁的仙殿中。

縱觀元始天尊的演變過程,可以發現「元始」一詞原是道家舒述世界本源的哲學用語,後來被道教加以神化,逐漸演變成道教的最高尊神,居于三清之首。從歷史角度上考察,這與道家演變成道教的歷史完全相吻合。

據《歷代神仙通鑑》記載:元始天尊「頂負圓光,身披七十二色」,故供奉在道教三清大殿中的元始天尊,一般都頂罩神光,手執紅色丹丸,或者左手虛拈,右手虛捧,象徵「天地未形,混沌未開,萬物未生」時的「無極狀態」和「混沌之時,陰陽未判」的第一大世紀,故以陽生陰降、晝短夜長的冬至日為元始天尊的聖誕。

 
本廟住持方丈 玉欽居士 敬撰

scroll back to top